行业动态 > 《敦刻尔克》热映,中文翻译惹争议
《敦刻尔克》热映,中文翻译惹争议
最近几天,电影《敦刻尔克》热映,冲着《盗梦空间》导演的名头,北京翻译公司小编和朋友们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敦刻尔克》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二战期间,1940年英、法、比利时盟军士兵从纳粹德国的包围圈中撤退的故事。以二战时期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为故事背景,从不同视角聚焦人类生存和人性的影片,诺兰的电影胶片质感画面和独特的战争视角让这部电影备受瞩目,这部影片字幕不多,但台词精炼,句句都是力量,蕴藏着深意。随之,影片的中文字幕翻译也引发了争议。
原来,电影中英国人每次隔海远眺,眼里透着感伤与期望地说出“home”时,字幕跟上的翻译多是“祖国”。
英国士兵在一周漫长的海滩挣扎中等来英国民船的救援时,字幕显示:祖国万岁!
据了解,《敦刻尔克》的字幕是由贾秀琰翻译,而这也不是贾秀琰第一次被因为翻译问题被吐槽,之前因为《黑衣人3》、《环太平洋》、《银河护卫队》的翻译,就曾让贾秀琰背负不少争议。
比如《银河护卫队》中,贾秀琰将“ It's barely a concept”翻译成“这就是个概念而已”。(网友改:这连个概念都算不上)
《环太平洋》中,贾秀琰曾将“every two weeks”(每两周一次)误译为“每次两周”,“populated”(人口众多)误译成“污染严重”。错译之外,还有太接地气的翻译:“elbowrocket”(火箭冲击拳)被译作“天马流星拳”。
好吧,这个翻译的黑历史确实有点多····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敦刻尔克》的翻译相对正常,因为台词真的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洗脑的配乐和战争场景。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home”都被译成祖国,其中一个英国士兵对救援的老头说出“你应该回‘home’养老”时,就很认真地用了“家”,没有说成“你应该回祖国。”
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院线电影字幕及对白本翻译,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在译制周期有限、委托译制方严要求高标准的情况下完成一部大片翻译以及口型稿的校正,这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每一位翻译工作者都会为作品竭尽所能。
译者贾秀琰,是一位始终不缺少话题的电影翻译,但是这次我们不得不佩服他。首先,翻译这样的影片不仅需要前期查阅大量史料,还要有良好的军事知识储备。若想精益求精,还需要根据特定场合、特定任务、特定语境,推敲每一个台词最合适的译法。比如:“home”最简单最安全的译法是“家” “家园” “家乡”,片中有很多地方也是这样翻译的,但是当英国高级军官心系数十万战士的生命,在撤退的栈桥上指挥部队,看到军舰一艘艘被炸毁,正当他接近绝望,海平面出现祖国千艘民船来异国海岸接他们撤离时,心中已远不是“家”这个概念了,没有比“祖国”更能回答这位高级指挥官的内心了。通过这部影片,其实我们也看到了导演诺兰自己的家国情怀。
一部电影的字幕翻译,如果能够在准确传达电影信息且偶有亮点的情况下,做到不让人出戏、不喧宾夺主,就应算作成功的翻译作品。
所以看了这么多的讨论,北京翻译公司小编认为,《敦刻尔克》的中文翻译不仅没有问题,在英国也掀起对中文字幕的讨论,国外官方给出的高评价让人兴奋,我们也应该为翻译这个职业感到自豪,为我国众多字幕翻译感到骄傲。